Huweicai
Home
(current)
About
Archives
Huweicai
好奇心探索世界
善意假设
做最酷的事情
Hello, World!
~ Enjoy Today ~
Categories
Go (3)
English (1)
Featured Tags
linux (10)
go (6)
容器 (6)
操作系统 (6)
编程语言 (6)
计算机网络 (6)
存储 (5)
cloudnative (4)
kubernetes (4)
cilium (2)
docker (2)
ebpf (2)
ip (2)
java (2)
kernel (2)
命令行 (2)
c++ (1)
compiler (1)
cpp (1)
cpu (1)
en (1)
ethernet (1)
git (1)
harbor (1)
http (1)
innodb (1)
jvm (1)
mysql (1)
pprof (1)
programing (1)
python (1)
redis (1)
shell (1)
tcp (1)
yuv (1)
办公效率 (1)
图像 (1)
并发 (1)
数据库 (1)
文件系统 (1)
日志 (1)
权限管理 (1)
硬件 (1)
磁盘 (1)
镜像 (1)
音视频 (1)
««
«
1
2
3
…
5
6
7
»
»»
小论计算机Encoding
2018-05-26
6 minutes read
乱码问题一直是最让人心烦的一类问题,因为不知从何而来,由何而起,只能一处一处的改编码,运气好了就改成功了,运气不好就继续试,有时候明明把所有能改的地方全改成UTF-8了,却仍然无济于事,着实叫人抓狂。这一切都要从1946年的那个春天说起。 在第一计算机台诞生的时候,那个时候还只有0和1,慢慢的,科学家们厌倦了只有0和1的世界,所以他们就聚在一起开了个会,讨论了讨论,决定按特定的方式将人类语言映射到0......
操作系统
for{;;}与while(true)的困惑
2018-03-04
One minute read
最近在阅读JUC源码的时候,由于多线程并发时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源码中经常出现一些无限循环用于等待确保或是某些目的的完成,通常我一般无限循环都是用while(true),但是我发现在concurrent包中经常用for(;;)来实现。这让我产生了困惑,难道for(;;)会比while(true)性能更好一些吗?于是我决定自己分别编译比较一下。 我编写了如下的程序: public class Test2 { public void whileTest() { int i = 0; while (true) { i++; } } public......
java
编程语言
Personals
0001-01-01
0 minutes read
......
Drafts
0001-01-01
0 minutes read
......
0001-01-01
One minute read
为什么时间有时快有时慢 注意力资源分配:大脑对时间的感知受注意力调控,当专注处理复杂任务时,认知资源集中于当前活动,时间感知神经元(如基底神经节、前额叶皮层)活动减少,主观上感觉时间变快;反之,无聊时注意力分散,时间感知被强化,感觉时间变慢。 记忆编码密度:高刺激事件触发海马体强化记忆编码,事后回忆信息密度高,主观上认为时间“更长”;而重复性活动记忆痕迹稀疏,感觉时间“更短”。 多巴胺调控:多巴胺水平影响时间感知,愉悦状态下多巴胺释放增多(如伏隔核激活),会加速内部计时器(如纹状体-皮层环路),使主观时间变快;而焦虑时多巴胺降低,计时误差增大,感觉时间拖沓。 时间本质是主体对变化的度量,其快慢并非物理时间的伸缩,而是意识在经验密度与意义投射中建构的感知幻象——当存在与虚无的张力失衡时,时间便沦为心灵丈量自由的尺度。 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维度,却是我们感知世界最基础的框架。童年的夏天漫长如永恒,而年岁渐长后,岁月却如同从指缝中滑落的沙粒。这不是时间本身在变化,而是我们的大脑在以不同方式感知它。所谓时间的快慢,不过是大脑对经历密度的一种主观体验。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时间感,让生命在有限的刻度里绽放出最丰富的色彩。 时间感知:人人都有的错觉 春节的时候,我陪父母看完一部两小时的电影(今年很火的那部)。电影很精彩,但我妈在散场时却感叹:”这电影也太长了吧,感觉看了一整天。”而我却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仿佛刚坐下没多久就结束了。 同样的两小时,为什么在不同人眼中长短各异?为什么假期总是一眨眼就过去,而工作日的下午却仿佛被时间遗忘? 这不是错觉,而是大脑的时间感知机制在起作用。 与我们的直觉相反,时间并不是匀速流动的——至少在我们的主观感受中是这样。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人类的时间感知具有高度的主观性和可塑性。当我们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时,三小时可能感觉只有一小时那么长;而当我们焦急地等待某个事件发生时,三分钟可能会被拉长成三十分钟的体验。 时间不会加速或减速,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感知。理解这种感知的机制,就等于掌握了部分驾驭时间的能力。 大脑如何感知时间? 与视觉、听觉不同,我们的大脑中并没有专门的”时间感受器”。那么,大脑是如何感知时间的呢? 时钟神经元:内部的计时器 神经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时钟神经元”的细胞,主要分布在大脑的基底神经节、小脑和前额叶皮层。这些神经元会以一种相对规律的方式放电,像心脏的跳动一样,为大脑提供基础的节律感。 这些神经元放电的频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 身体的核心温度 注意力的分配状态 情绪的变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处于兴奋状态时,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上升,时钟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加快,这会让我们感觉时间过得更快。相反,在焦虑或无聊时,时钟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可能减慢,时间体验被拉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做喜欢的事情时”一小时恍如一分钟”,而做枯燥任务时”一分钟长如一小时”的感受。 记忆密度:时间感知的另一维度 除了实时的时间感知外,我们对过去时间长短的判断更多取决于记忆的密度。记忆越丰富、越独特的时间段,在回忆时会被感知为更长;而重复、单调的时间段则会在记忆中被压缩。 这就是为什么孩童时代的记忆显得格外漫长——对孩子来说,几乎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经历。而成年后,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让时间在记忆中失去了厚度。 生活不是由我们呼吸的次数计算,而是由那些让我们屏息的时刻组成。在记忆的天平上,新鲜体验的重量远超日常重复。 时间感知的主观性 既然时间感知如此主观,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体验呢? 注意力分配 心理学家提出了”注意力门控”理论: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外部任务占据时,分配给时间流逝的注意力就会减少,导致我们低估了时间的长度。 想想看,当你打游戏或看一部精彩电影时,你几乎不会注意时间的流逝;而当你排队等候或等待面试结果时,你可能会不断查看手表,这时你会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每一分每一秒。 有项有趣的实验:研究者让受试者完成两项任务,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另一项较为简单。尽管两项任务持续时间相同,但受试者普遍认为高专注任务的时间更短。 注意力就像聚光灯,它照到哪里,哪里就会被放大感知;而阴影处的事物,包括时间本身,则会在感知中缩小。 情绪状态 我们的情绪状态也会显著影响时间感知: 积极情绪(如快乐、兴奋)通常会让人感觉时间过得更快 消极情绪(如悲伤、焦虑)则往往让时间感觉被拉长 惊吓或危险状态会激活"时间膨胀效应",让瞬间被感知为更长 曾有研究让参与者从高处自由落体,并在下落过程中观看一个数字计时器。结果发现,参与者普遍高估了下落的时间,感觉时间被”拉长”了。这是因为在危险情况下,大脑会加速处理信息,创造一种”慢动作”的感知,让人有更多时间做出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车祸等危险事件中,当事人常常描述”时间仿佛静止了”或”一切都变成了慢动作”。 在危险面前,大脑会自动开启”高速摄影模式”,让瞬间的信息被细致捕捉,这是为生存而设计的本能反应。 年龄因素 “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几乎是人人都有的体验。这种现象有着深刻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基础: 相对论效应: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1年相当于他生命的20%;而对一个50岁的人来说,1年只是生命的2%。从比例上看,同样的时间对年长者来说自然显得更短。 新奇度减少:随着年龄增长,真正新鲜的体验越来越少。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独自旅行、第一次当父母——这些里程碑式的体验在生命中是有限的。缺乏新鲜感使得记忆密度降低,时间在回忆中被压缩。 认知处理速度:年龄增长伴随着神经传导速度的微妙变化,可能影响内部时钟的运行速率。 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曾对我说:”年轻时,一年好像有365天;现在的一年,好像只有几个星期那么长。”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时间感知随年龄变化的本质。 药物和疾病 某些药物和神经系统疾病会显著影响时间感知: 咖啡因等兴奋剂可能加速主观时间流逝 酒精和大麻等物质则可能导致时间感知减慢 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水平低下)通常会高估时间间隔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觉时间过得极其缓慢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经历严重的时间感知障碍,这与他们前额叶皮层和基底神经节的多巴胺调节异常有关。 时间感知的异常常常是大脑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反映出神经递质平衡的细微变化。 深入大脑:时间感知的神经机制 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大脑如何感知和处理时间信息。 多重时间系统 根据现有神经科学研究理论,我们的大脑至少有三套处理不同时间尺度的系统: 毫秒级系统:主要由小脑控制,用于协调精细动作、语言发音等需要精确计时的活动 秒到分钟级系统:由基底神经节和前额叶构成的网络负责,这是我们最常感知的时间尺度 昼夜节律系统:由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控制,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等长时间节律 这些系统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我们对时间的完整感知。 前额叶皮层:时间感知的总指挥 前额叶皮层,特别是其右侧部分,在时间感知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这一区域负责整合来自不同感官的时间信息,形成连贯的时间体验。 有趣的是,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某项任务时,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会转向任务处理,减少对时间流逝的监控,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状态下时间感会加速的神经基础。 研究发现,损伤前额叶皮层的患者常常表现出时间判断能力的严重障碍,他们可能无法正确估计事件持续了多长时间,或者无法按照指定时间完成任务。 多巴胺:时间感知的润滑剂 在所有影响时间感知的神经递质中,多巴胺的作用最为关键。这种与奖励和愉悦感相关的神经递质,也是调节内部时钟速率的重要因子。 多巴胺水平上升:主观时间流逝加快(如兴奋状态) 多巴胺水平下降:主观时间流逝减慢(如疲劳状态)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缺乏)和使用多巴胺阻断剂的人常常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而使用增加多巴胺的药物(如可卡因)则会让人感觉时间飞逝。 多巴胺就像是大脑时钟的齿轮油,它的多少决定了时钟运转的快慢,从而影响我们对时间流逝的主观体验。 时间感知的错觉与效应 大脑的时间感知系统虽然精妙,但也充满了各种有趣的”bug”和特殊效应。理解这些效应不仅满足好奇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调整自己的时间体验。 首次效应:新鲜事物的时间膨胀 第一次经历某件事情时,我们通常会感觉时间比实际更长。这是因为大脑在处理新奇信息时需要更多资源,形成更丰富的记忆编码。 举个例子,第一天上班的路程常常感觉特别长,而之后同样的路程就会变得越来越短。这不是因为你走得更快了,而是因为熟悉度增加,大脑处理这段经历时不再那么”费力”。 等待悖论:期待中的时间拉长 当我们翘首期盼某事发生时,等待的过程常常感觉异常漫长。有趣的是,这种主观时间延长在回忆中却往往被压缩。 比如等待恋人的三分钟可能感觉像三十分钟那么长,但回忆起来可能只是”等了一会儿”。这种现象被称为”时间等待悖论”,反映了实时体验和回忆中的时间感知差异。 休假悖论:假期的时间错觉 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种现象:假期第一天感觉时间很长,充满可能性;而到了假期结束时,却惊讶于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更有趣的是,回顾整个假期时,它可能又会在记忆中”膨胀”,显得比实际更长。 这种复杂的时间感知变化与注意力分配和记忆形成机制有关:假期中的新鲜体验创造了丰富的记忆,让这段时间在回忆中被感知为更长。 人生就像假期——开始时看似漫长,过程中却稍纵即逝,只有那些创造了丰富记忆的生活,才能在回顾时重新延展时间的维度。 时间绑定效应:感官整合的奇妙现象 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将发生在相近时间的事件”绑定”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因果关系的错觉。这种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当你按下电灯开关后灯亮了,你感知这两个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尽管实际上存在微小的延迟。大脑为了创造一个连贯的现实体验,自动调整了时间感知。 这种时间绑定机制让我们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将声音和画面正确匹配,让我们相信自己的行动直接导致了后果,让世界在我们眼中变得有秩序、可预测。 大脑不是被动地记录时间,而是主动地创造时间体验,它会为了连贯性和因果关系的需要,悄悄重写时间的细节。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了大脑的时间感知机制,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时间体验,让生活更加充实且有节奏感。 延缓主观时间的流逝 如果你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可以尝试这些方法: 主动创造新鲜体验:尝试新活动、走不同的路线上班、品尝未曾尝试的食物。新奇性会减慢主观时间流逝,并在回忆中拉长时间。 分段感知时间:将一天分成多个小段,有意识地为每段时间设定不同的活动。研究显示,这样可以增加时间感知的密度。 正念练习:定期练习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和感受,可以增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减少"自动驾驶"模式:避免过度依赖日常习惯而不自觉。有意识地感受日常活动,比如刷牙时注意牙刷的触感,走路时感受脚步的节奏。 创造"时间里程碑":定期安排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它们会成为记忆中的锚点,拉长主观时间的感受。 加速主观时间(特定情况下)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让特定的时间段(如痛苦、等待)感觉更短: 心流状态:全身心投入有挑战性但又不超出能力范围的活动,可以进入"心流"状态,时间感知会大幅加速。 分散注意力:等待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任务上,可以减少对时间流逝的关注。 细分任务:将大型枯燥任务分解为小块,完成每块时会产生成就感,减轻时间拖沓的感觉。 掌控时间的关键不在于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而在于理解并调整内在的时间感知。真正的时间智慧,是知道何时让时间流逝得更慢,何时让它溜走得更快。 结语 时间之于我们,既是约束也是可能。它限定了我们存在的边界,却也为我们提供了体验和创造的舞台。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对抗时间的流逝,而在于理解并接纳它的本质,进而在其框架内寻找最深刻的存在。......
0001-01-01
0 minutes read
......
0001-01-01
0 minutes read
......
««
«
1
2
3
…
5
6
7
»
»»